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 有哪些传统习俗

情感生活2023-11-16 16:31
农历九月初九,因出现两个九相重,古人便称其为“重九”。而在古代,六为阴,九为阳,故而又其称为“重阳”。重阳节大致可溯源到汉初有登高、吃重阳糕、戴茱萸、吃柿子、饮菊花酒、放纸鸢、放养牲畜、添寿粮缸、祭祀

农历九月初九,因出现两个九相重,古人便称其为“重九”。而在古代,六为阴,九为阳,故而又其称为“重阳”。重阳节大致可溯源到汉初有登高、吃重阳糕、戴茱萸、吃柿子、饮菊花酒、放纸鸢、放养牲畜、添寿粮缸、祭祀、赏菊等民间风俗。

重阳节的来历是什么

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,起始于上古,普及于西汉,鼎盛于唐代以后。据现存史料及考证,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、祭祖的活动;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、祭祖,以谢天帝、祖先恩德的活动,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。

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,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。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,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。重阳节与除夕、清明节、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。

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,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在民俗观念中“九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,有长久长寿的含意,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。2006年5月20日,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》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。

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介绍

祭拜祖先

重阳节又名祭祖节,祭俗一直作为重阳节最为重要的习俗之一,也是重阳节众多习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习俗,重阳节祭祖主要盛行于岭南地区。

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,主要活动为拜“太公山”,此时祭祖不似三月清明节的“行人欲断魂”,而是相对比较轻松愉悦。这是因为重阳节时,庄稼丰收,此时的祭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感恩祖先庇佑。

祭祀天地

重阳节祭天主要祭拜的对象有祭天、祀海神和祭火神(送火神)等,主要涉及有三个方面的内容,一是粮食丰收,感谢天地赐予;二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;三是祈求长寿健康等等。

因祭祀往往都会伴有宴席,而重阳节又正值丰收时节,故而宴会一般都会相当盛大。

登高望远

古代先民对对于高山大川都有一种崇拜,就如西汉戴圣在《礼记·祭法》中的记载:“山林川谷丘陵,能出云,为风雨,见怪物,皆曰神。”

意思说的是高山森林大川河谷,只要能够生成云气,能形成风雨,看到模样奇怪的物体,都把他们称作 神。体现出了先民的对自然的畏惧。于是重阳节登高祈福便应运而生。

为您推荐

重阳节的意义和风俗 2023年重阳节是几月几日

2023年重阳节具体时间是几月几号 具体日期是哪天

2023重阳节是几月几日 今年的重阳节是什么时候

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意义 重阳节的来历

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 有哪些风俗习惯